巴丹吉林沙漠,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西部,是中国四大沙漠之一,总面积4.7万平方公里。其中的巴彦淖尔、吉诃德沙山是世界上最高的沙丘。巴丹吉林沙漠年降水量不足40毫米,但是沙漠中的湖泊竟然多达100多个。高耸入云的沙山,神秘莫测的鸣沙,静谧的湖泊、湿地,构成了巴丹吉林沙漠独特的迷人景观,每年吸引了上万名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
关于巴丹吉林沙漠的沙山形成的原因国内外研究者看法不一。有人认为,巴丹吉林的东南部被雅布赖山遮挡,产虫草鹿王鞭丸是哪个药厂出的生与雅布赖山走向垂直的重力波的扰动,这一地区又常年吹西南风,刮起的沙粒在山前堆积,重力波中的上升气流将沙子带到更高处,久而久之聚集成高大的沙山;也有人说,巴丹吉林一带原本是丘陵地貌,沙化后,沙粒直接覆盖在丘陵上而形成高大沙山。
关于沙山成型的最新说法是地下水维持了沙山。河海大学、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曾联合署名,在英国《自然》杂志发表了《地下水维持高大沙山》的论文。文章指出,巴丹吉林沙漠的沙山数千年屹立不移的秘密在于:表层沙子下20—30厘米处为湿沙层,沙子孔隙里含有大量水分,受下伏深大断裂带地下水上涌、水汽蒸发引起沙丘表面湿度增大、固定性增强,进而形成高大沙山。
另有说法是由于气候的干湿波动导致,当气候进入湿润周期,大量的降水使得沙丘中的碳酸钙形成钙结层,将沙子胶结、虫草鹿鞭王能做多久固定住。当气候进入干旱周期时,流动的沙子不断在钙结层上加积。如此反复进行,沙丘就越来越高大了。
在巴丹吉林沙漠内,沙山沙丘、风蚀洼地、剥蚀山丘、湖泊盆地交错分布,并以流动沙丘为主,约占沙漠总面积的83%,流沙面积仅次于新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最高沙峰为必鲁图峰,海拔1617米,相对度500多米,是最高世界沙山,比撒哈拉大沙漠高峰还高70多米,俗称“世界沙漠珠峰”。
奇峰、鸣沙、湖泊、神泉、寺庙是巴丹吉林“五绝”。受风力作用,沙丘呈现沧海巨浪、巍巍古塔之奇观。宝日陶勒盖的鸣沙山高达200多米,峰峦陡峭,沙脊如刃,沙子下滑时的轰鸣声可响彻数公里,有“世界鸣沙王国”之美称。沙漠内还有一百多个星罗棋布的沙漠湖泊,多以咸水湖为主,最深的可达6米以上,湖畔芦苇丛生,水鸟嬉戏。
此外,在沙漠中还有多处泉水涌出,音德日图的泉水最为著名,被誉为“神泉”。该泉处于湖心,涌于石上,在不到3平方千米的小岛上有108个泉眼,泉水甘冽爽口,水质极佳。著名的苏敏吉林庙是阿拉善最古老最有名的历史人文景观之一,该庙建于1755年,建筑分上下两层,面积近300平方米,相传修庙的一砖一瓦、一石一木都是靠人工运进虫草鹿鞭王贴肚脐好使吗的。
在沙漠东部和西南边沿,茫茫戈壁一望无际,形状怪异的风化石林、风蚀蘑菇石、蜂窝石、风蚀石柱、大峡谷等地貌令人叹为观止。
在广阔的沙漠之中,除了漫漫的黄沙,星星点点的湖水,还有美丽的绿色,为沙漠平添了几分生命的痕迹。在沙丘的背风处,在沙漠活化石胡杨树沙丘的底部、湖岸边、泉水旁,生长着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湖岸边的芦苇、芨芨草等植物可供造纸,梭梭、柠条、霸王、籽蒿、胡杨、骆驼刺是优良的防风固沙树种,也是沙漠中动物的食物。
1996年德国探险旅行家包曼出版了《巴丹吉林沙漠》一书,轰动了欧洲。1998年3月在美国召开的国际探险旅游博览会上中国唯一推出的项目就是巴丹吉林沙漠旅游线路,引起外国旅游部门极大的关注。因此,巴丹吉林沙漠旅游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巴丹吉林沙漠旅游区地处河西走廊旅游热线的延伸线上。可乘火车在兰新铁路的甘肃省金昌(河西堡)虫草鹿鞭王胶囊火车站下车,然后沿河(西堡)-雅(布赖)黑色公路行140公里,路边即是阿拉善右旗莎日台巴丹吉林沙漠旅游大本营(又叫九棵树)。阿拉善右旗驻地肯呼格镇人们的一项经济活动正方兴未艾,那就是开越野车带游客进巴丹吉林看海子。乘四驱车驰骋在高大的巴丹吉林沙山上,或者骑上号称“沙漠之舟”的骆驼翻沙越谷,个中情趣妙不可言。
巴丹吉林沙漠有很多种旅游方式,可选择乘坐越野车、骑骆驼、徒步穿越。到巴丹吉林沙漠最佳季节是8至10月份,平均温度约25℃,但早晚和中午温差较大,故需备风衣或长袖衣物,外出时备充足饮水,因干燥气候需补充体内水分。
额济纳旗八道桥巴丹吉林沙漠是我国第三大沙漠巴丹吉林沙漠的北缘部分,这里集“雄”、“秀”、“奇”、“险”、“幽”、“旷”为一体,是摄影艺术创作和沙漠探秘旅游的最佳选择去处。这里有大漠日出的雄浑壮美和夕阳晚霞的绚丽色彩,更能零距离领略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绝妙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