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桃缩果病的发病规律及防治

樱桃缩果病的发病规律及防治

发布时间:2022-07-31 14:19:21

  苹果腐烂病是目前我国北方苹果产区危害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对个别果园造成毁灭性危害。该病害主要为害枝干,引起树皮溃疡,造成树势衰弱、枝干枯死,发生严重会导致死树,甚至毁园。华北、东北、西北以及西南地区发生普遍,随着苹果种植面积的扩展,该病害在所有苹果种植区均有发生。

  一、病原及特征

  有性态为苹果黑腐皮壳(Valsa mali Miyabe),属子囊菌亚门黑腐皮壳属真菌;无性态为半知菌亚门的壳囊孢(Cytospora mandshurica)。病菌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5~38℃,最适温度为28~29℃,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3℃。在5℃条件下,处理6 d,孢子萌发率可达90%以上,在0℃条件下处理18 d也有67%的孢子能够萌发,因此,在冬季变温条件下,分生孢子具备萌发和侵染的能力。

  二、症状

  主要有溃疡型和枝枯型两种。

  1、溃疡型:一般发生在大主干或较粗的主枝部位,初期病部树皮变为红褐色,水渍状,略隆起,形状多为椭圆形或不规整形,用手指按压可凹陷微具弹性,有时可渗出红褐色黏液。用刀刮除病皮表层以后里面病组织呈红褐色至黄褐色、松软糟烂,有较浓的酒糟气味。病皮可烂到木质部且容易剥离。后期病部失水干缩、下陷、硬化,变为黑褐色,病部表面产生许多小凸起,顶破表皮露出黑色小粒点。

  2、枝枯型:长势衰弱的苹果树易发病,多见于2~4年生小枝上,病部外观最初为红褐色,略湿润、肿起,边缘形状不规整,病皮组织糟烂松软,为黄褐至暗褐色,并失水、变干、下陷。因病部枝细皮薄,很快会周遭发病,导致病部以上枝叶发黄,不久即枯死。夏季绿色树冠内非常显眼,较易辨认。发病后期,病皮表面长出许多较密的小黑点,潮湿时从中涌出黄色丝状孢子角,或白色粉末状的分生孢子团。

  图片由河北农业大学曹克强教授提供

  三、发病规律

  以菌丝、分生孢子器和子囊壳在病树皮内和病残株枝干上越冬。翌春,分生孢子器涌出孢子角,孢子角遇水飞散出分生孢子。同时,成熟的子囊孢子也大量放出。病菌随风雨传播,具有潜伏侵染特性。此病菌会通过机械伤、病虫伤、日灼、冻害和落皮层进行侵染,侵入树体的病菌经过一段潜伏期后发病。该病几乎周年发生,在冬季也可以萌发侵染,病斑主要出现于生长至休眠和休眠至生长两个时期。

  四、环境影响因素

  该病有春季和秋季两次发病高峰。树势、伤口以及气候条件对发病轻重有很大影响。

  1、树势:树势衰弱是导致腐烂病侵染的重要因素,所有影响树势的因素都能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病的发生,例如冻害、树体衰老、负载量过大、肥水管理差、养分积累不足等。

  2、气候: 冬季气候寒冷,树皮大面积冻伤,为病菌侵染、扩展及发病提供了最适条件。此外,寒冷干燥大风天气,易引起树皮大量失水,导致春季形成枝枯型腐烂病。

  3、伤口: 我省冬季修剪一般都在果树落叶以后12月份到翌年1月份进行,此时恰逢寒冬气温低,修剪伤口若不加以保护,难以愈合,给病菌侵染提供便利条件。据统计,当前生产中80%的腐烂病均发生在剪锯口,因此,修剪后务必及时采取伤口处理措施。

  图片由河北农业大学曹克强教授提供

  五、防控措施

  1、清园:及时剪除病枯枝,刮除粗老翘皮,彻底清除修剪的枝干、树梢,清扫枯枝落叶等,集中烧毁或深埋。

  2、适时修剪:根据各地情况,在不误农时前提下,改冬剪为春剪,避开寒冬对修剪伤口造成的冻害;在阳光明媚的天气修剪,避开潮湿(雾、雪、雨)天气;同时,对较大剪口和锯口一定要进行药剂保护,可涂甲硫萘乙酸、腐殖酸铜或菌清及时涂抹伤口,促进伤口愈合,防止病菌侵染。

  3、壮树防病:

  (1)合理负载:按优质绿色生产要求,认真疏花疏果,早疏花果,控制结果量;减少喝了中药赶吃虫草鹿鞭王吗树体养分消耗,保持树势稳健,病弱树适当降低挂果量。

  (2)秋施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控施氮肥,增施有机肥,亩施腐熟有机肥3~4方,结合使用木美土里菌肥每株2~3斤;中后期追肥以磷钾肥为主混加其他微量元素肥。

  4、越冬防寒:树干中心干1.5米以下涂白,减少冬季昼夜温差,防止树皮冻融交替,造成损伤;小树除涂白外,可绑缚草把,或者直接缠缚白色的无纺布;对易发生冻害的地区,提倡冬季对树干及主枝向阳面以及因腐烂病造成的裸露疮面涂白或用“腐轮4号”涂干剂。

  5、刮治病斑:春季3~4月发病高峰期,结合刮粗翘皮,刮治腐烂病3次左右。用快刀将病变组织及带菌组织彻底刮除,不但要刮净变色组织,而且病斑刮面要大于患处,一般刮去0.5厘米左右的健康组织。另外刮除病斑要光滑,即刮成梭形,不留死角,不拐急弯,不留毛茬,以利伤口愈合。刮后需及时涂药,可选用菌清、甲硫萘乙酸、腐殖酸铜、甲基硫菌灵、噻霉酮等。

  6、树体喷药:苹果萌芽前(3月份)和落叶后(11月份)全树喷施杀菌剂,药剂可选用代森铵水剂,树干、大枝、枝杈处等重点部位一定要喷施周到;生长季结合对叶部病害的防治,在降雨前后对树干均匀喷药2~3次,药剂可选用抑霉唑、噻霉酮、戊唑醇、苯醚甲环唑、辛菌胺醋酸盐、吡唑醚菌酯、丙环唑等。

  《如何减轻大樱桃畸形果的发生?辨明原因,对症预防》(樱桃信息网)

  樱桃畸形果是雌蕊双柱头或多柱头的畸形现象,樱桃呈现单柄连体双果,甚至单柄连体三果、四果。

  畸形果严重影响甜樱桃的外观品质,甚至失去商品价值,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几类大樱桃畸形果

  连体果

  这是最为常见的畸形果类型,表现为单柄联体双果或单柄联体三果。

  虽然连体果的发生几乎不影响果实的风味和口感,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其外观品质, 而且不利于机械化分选等大批量采后处理, 同时连体果实间如果开裂,易造成霉菌感染。

  实际上,产生畸形果的花在花期也表现为畸形,雌蕊柱头常出现双柱头或多柱头。不过致畸原因却不是在花期,虫草鹿鞭王温补而是更早的花芽分化期。

  大樱桃的花芽分化期较早,5月新梢停长后开始进行花芽生理分化,7、8月份进入雌蕊、雄蕊的形态分化期,此时正是持续高温炎热的天气,当气温连续多天超过34℃时,可诱发连体果。

  僵缩果

  除去病理因素外,大部分的僵缩果是因营养匮乏所致,特别是缺硼后,表症明显。

  硼素影响果胶质的生成,果胶质形成细胞膜,一旦缺乏,细胞膜的形成受阻,果实生长缓慢,且随着果型生长,缩果越发明显,形似猴头,果实种仁枯死或干瘪。

  开裂果

  大体来说,引起大樱桃裂果的原因无非是以下几方面,其一,果皮与果肉生长不协调;其二,果皮坚韧度差;其三,因水分急剧变化而导致的膨压骤然上升。

  樱桃连体果是一种生理性病害,主要与上年花芽分化时的异常高温干旱有关。

  1、在花芽分化初期,当花萼到花瓣分化的过渡时期,遇到高温最易产生双雌蕊。

  2、樱桃花芽形态分化期,由于营养制造输送转化受阻,导致花芽分化异常,产生了双雌蕊或多雌蕊花芽。当温度超过30℃时,花芽形态上是双雌蕊的花显著增加,在开花后可以明显看出。

  因此,整个花芽分化期长时间高温干旱均可导致大樱桃双雌蕊的发生。以花萼、花瓣原基分化期最为敏感;在花萼原基分化前,对已分化出雄蕊和雌蕊的花芽影响较小。

  二、在同等气候条件下,畸形果发生还与以下因素有关。

  1、不同品种耐高温干旱的能力不一样,表现出来的畸形果发生率也不同。

  红灯、早大果等畸形果率较高,美早较轻;布鲁克斯、萨米脱、红蜜、俄八等畸形果几乎没有。

  2、幼、壮树生长健壮,营养输送转化能力强,畸形果发生率就低;初结果树发生率较低,盛、末期结果树发生较重。

  3、树势强的壮树发生较轻;树势偏弱、枝叶生长量小、根系发育不良,营养失调,缺乏硼、锌等微肥,畸形果发生严重。

  4、樱桃畸形果的发生与光照有关。

  (1)温度高的山坡前果园发生较重,山坡后的表现较轻。

  (2)温度偏高的西、南部栽植区;果树顶部、西、南部的短果枝雌蕊,在夏季高温干旱的虫草鹿鞭王服后脸红年份,大樱桃畸形果现象发生严重;同一棵树下部、北面背光部位发生较轻。

  (3)肥水管理差的果园发生较重;肥水管理好,果园生草,土壤有机质丰富,树体营养充足,抗高温干旱的能力强,并且能形成利于花芽分化的小环境,座果率高,畸形果发生低。

  荣造矿源黄腐酸钾1kg生白根 改良土壤 提高肥利用率 提升抗逆性

  凡赞生物

  35

  购买

  (4)树体枝条叶片较多,可以遮挡阳光,减少强光和高温,畸形果发生率就低。

  (5)设施栽培、果园覆盖遮阳网的栽培模式,能在高温干旱季节,通过人为操作,避免阳光直接照射,从而减轻了畸形果的发生;而裸露的果园发生较重。

  三、防控大樱桃畸形果的技术措施。

  1、选择适宜的品种,如美早、布鲁克斯、萨米脱、红蜜、福晨、齐早等优良品种。

  2、利用浇水或叶面喷水,调节花芽分化期的果园小气候;同时用遮阳网短期降低太阳辐射强度。

  3、做好人工授粉提高坐果率,开花期、幼果期及时摘除畸形花、果,避免养分竞争,促进正常果实膨大。

  4、适当增加叶面积,避免阳光直射结果枝;果园生草改善小环境气候,减少双雌蕊花芽的形成。

  5、通过修剪,保证合理的树形结构,注重病虫害防治,健壮树体,提高树体抗逆性。

  6、多施有机肥,适量施用化肥,补充中微肥;疏松土壤,改善土壤通透性能,增强保水保肥能力,为根系健壮生长创造良好的立地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