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罗故事
2022-10-25 03:54
·陕西
0
文 / 罗文轩 蔡秉洋 北京中医药大学
指导老师 / 肖永华 北京中医药大学 教授
肉类有着优质的蛋白质、丰富的脂肪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相比植物蛋白,肉类中所含的动物蛋白具有全面的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更适合人体的需求。它参与构成机体组织、维持新陈代谢,并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国对肉类的营养及饮食注意事项的研究已有上千年的历史,《黄帝内经》早有记载古人常吃的肉类——“五畜”。
“畜”是指家养的禽、兽,“五畜”即牛、犬、猪、羊、鸡。
“五畜”作为日常饮食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能提供丰富的优质蛋白、脂肪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起到了补充主食相对缺乏营养素的作用,对人体大有裨益。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日常饮食中的肉类已经十分常见,大家应当更加重视“五畜为益”的食养原则,控制好肉类食用的总量和种类,养成均衡健康的饮食习惯。
红肉好还是白肉好
红肉好还是白肉好一直是老百姓关心的问题。红肉是指猪、牛、羊等畜类的肉类,白肉是指鸡、鸭等禽类及鱼虾等诸多水产品,不仅在外观颜色上有区别,营养成分也有着各自的特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虫草鹿鞭王效果怎么 图片
在总能量和脂肪相差不大的情况下,鱼肉的蛋白质含量明显多于红肉,而红肉又比禽肉略高一些。
肉类中丰富的脂肪对人体代谢有着不小的影响,对于“三高”人群来说,更推荐摄入白肉。
白肉脂肪含量较低,多以不饱和脂肪酸组成。研究表明,饱和脂肪酸容易使胆固醇沉积在动脉血管内壁,进而导致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增加。而摄入不饱和脂肪酸替代饱和脂肪酸,可降低人体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
注意:肉类虽然有着丰富的营养成分,但在饮食中仍需控制好摄入的分量,避免油脂和热量过剩。
吃肉要有节制
中医认为,脾胃的本职工作是消化食物、转运饮食精微物质。如果不加节制地进食“肥甘厚腻”的肉类,就会增加脾胃的负担,很容易损伤脾胃运化的功能。一旦脾胃受伤,被消化的饮食精微便无法输送到全身,反而在中焦堆积形成痰浊,进而伤及五脏六腑。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荐
成人可每周吃鱼虾肉280~525克,畜禽肉280~525克,鸡蛋不宜超过7个。
肥肉内脏要少吃
吃肉要注意少食肥肉、少食内脏、少食熏腌食品。
吃肉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摄取足量的优质蛋白和适量的脂肪酸,肥肉吃多了不但补充不了足够的蛋白质,还容易导致摄入的脂肪超标。
动物内脏固然能提供丰富的脂溶性维生素和铁、硒、锌等元素,但由于胆固醇含量高,最多每月食用2~3次,每次25克左右即可。
烟熏、腌肉制品在制作过程中,会产生环芳烃类等致癌物,长期食用会增加患癌风险,不宜多吃。
打开网易新闻 虫草鹿鞭王效果怎么样查看精彩图片
不当的烹饪方式会导致营养物质的流失,烹饪肉时尽量多用蒸煮,少用煎炸。
蒸煮的好处:蒸煮的料理方式可以更好地保留营养素,其中的水溶性维生虫草鹿王鞭药效几个小时素和矿物质也能更好地被人体消化吸收。
煎炸的坏处:如果采用煎炸等高温烹调方式,会导致营养素被破坏,也容易产生致癌物质,无形中增加了油脂的摄入量,可谓弊大于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